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09篇
中国政治   487篇
政治理论   135篇
综合类   1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李云峰 《理论月刊》2007,1(12):25-29
作者认为,马克思学说出发点的人是从事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及相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经济基本单位.这种经济基本单位在工业社会主要是以企业法人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基本组织.本文就有关马克思学说出发点的人的概念理解的相关问题给予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2.
李云峰 《理论月刊》2007,(10):12-14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学说中人的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马克思对自己学说的出发点确实有不同的表述.作者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对作为马克思学说出发点的人的概念不明确、不具体,导致对马克思学说的一系列理论困扰.  相似文献   
143.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难点问题.针对党政长期不分的现象,张闻天对党政关系发展的准则、方式和价值取向等,都进行了理性反思和积极构建,暗含了将党政关系由不分引向规范化之意,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性、批判性、辩证性.重视他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资源,对当今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极强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4.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和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愿望。需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机制,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45.
程凌  李烨红 《理论月刊》2007,4(10):103-105
由自然法学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自然法学对法律思想乃至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学说蕴含极为丰富的价值。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其局限性之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其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6.
左亚文 《探索》2006,3(2):163-167
“世界是物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赖以建立的物质经验基础,但它本身并不就是哲学命题。哲学的思维是建基于经验基础之上但又超越于感性经验的辩证思维,即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反思。现今的哲学教科书对于世界物质性的论证还停留在自然科学的实证水平上,并且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割裂,有违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必须对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7.
王新山 《理论月刊》2004,(11):36-38
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形势观和政策观,正确认识分析和驾驭形势,准确把握了国际国内形势和政治军事发展规律,把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的持久战,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策略。这是形势分析与政策制定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148.
佘双好 《理论月刊》2006,(7):187-188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者,我一直十分关心如何维护和营造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过程,是党和政府形象的营造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活动虽然是以个体的形式展开的,但它决不是一种私人的活动,而是一种公共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代表的身份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音。因此,如何营造党和政府的形象,实质上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最近,我有幸读到张昆教授的新著《国家形象传播》(复旦…  相似文献   
149.
黄晓慧 《理论月刊》2007,(7):167-170
本文在学习2007年全国两会精神的基础上,就理论界近年来关于我国农村医改的历史、现状与走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医改方向之争与政府责任定位、以及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模式选择等主要问题的研究与意见分歧做出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0.
肖述剑 《前沿》2007,23(9):43-46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与"三个代表"的重要关系,以及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加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